花开满山坡,产业红似火。6月的通河县铧子山寒地玫瑰庄园,迎来了一年中最美时节。漫山遍野的玫瑰花争奇斗艳,它们可不仅仅是好看,在产业链条上,这每一朵玫瑰花都可能转化成一滴精油、一份馅料或一颗糖果……青山绿水掩映的靓丽风景,经过“农头工尾”谋划,正绽放出产业新图景。
【资料图】
“鲜花事业”美了乡村,富了乡亲
指着漫山盛开的300亩玫瑰“花海”,通河县铧子山寒地玫瑰庄园负责人丁连生告诉记者,这些都是耐寒玫瑰,根据花型、花色可分为七八种,香型包括清香、浓香、大马士革等多种。“哈尔滨西站”门前的玫瑰花圃,就是这里产的花卉。近几年,“鲜花事业”不但扮靓了乡村,更让乡亲们实实在在富了起来。
如果说建苗圃是寒地玫瑰的第一重收益,盛开的鲜花则是第二个,也是最大一块收益。位于铧子山脚下的长兴村,最先凭借寒地玫瑰富了起来。几年前,全村推广寒地玫瑰花种植,企业免费为村民提供花苗,助力庭院经济发展,还有专人定期上门回收鲜花,按斤算钱。玫瑰花一茬接着一茬开,从6月一直开到10月底,农家院收入不断,乡亲们的幸福生活如花般绽放。
年近六旬的李宝全曾是铧子山林场的一名伐木工,林场停伐后,他放下油锯、拿起花锄,当上了花农。如今,他的工作就是每天一早提着筐上山摘花,再送往车间。“满山满眼都是玫瑰花,清晨踏着露珠干活儿,浑身的汗都是香的,比喷多少香水都强,干一天活儿也不觉得累。”对于这份工作,李宝全表示很满意。
“农头工尾”敲开市场大门
带着露珠摘下的寒地玫瑰花,第一时间送到庄园的生产车间,完成就地加工,实现附加值提升。
丁连生告诉记者,满山寒地玫瑰中开得最艳的叫“玫丽2号”,是通过生物基因工程,将法国玫瑰与中国传统月季结合孕育出的“混血儿”,这种花的“花魁”曾在2019北京世园会上摘得特等奖,一盆花被客商叫价2万元都没卖。如今,这株“花魁”仍是庄园的“镇庄之宝”,单株年开花量达110朵以上,抗逆性、抗病性、抗寒性优良,是国内耐寒玫瑰珍稀品种,能在-43℃的户外安全越冬,不仅花期长,还能提取玫瑰纯露、玫瑰花精油。
3年前,通河县铧子山寒地玫瑰庄园引进了一条萃取深加工生产线,让寒地玫瑰花的身价大幅提升。在生产车间里,寒地玫瑰花通过蒸馏、萃取华丽转身,一筐鲜花变成200毫升一小瓶的纯露、精油,长兴村“一村一品”声名鹊起。同时,寒地玫瑰花还被制成玫瑰花皂,一块花皂正好用花99朵,花香怡人。多家化妆品公司主动找上门,洽谈订货事宜,为乡村产业发展打开了广阔的市场。
近年来,通河县致力于国家4A级景区铧子山的全面建设,依托杜鹃节、登山节等大型活动,打造了集寒地玫瑰花卉园区、旅游景区、工业园区于一体的产业模式,一朵玫瑰花从基因组培、育苗扩繁,到深加工不断完成延链增链,在“农头工尾”的助力下形成一条现代化产业链。
专利“年干粮”践行大食物观
“一个包,两朵花,再加十克红豆沙。”从去年年底开始,通河县铧子山寒地玫瑰庄园凭借发明专利技术,推出了“年干粮”——玫瑰花豆沙包,一入市场便迅速蹿红。通过践行大食物观,鲜花变成了食材,寒地玫瑰驶入又一片“蓝海”。
夏季的鲜花采摘下来,经过半年发酵,再拌上蜂蜜,就成了绝佳的馅料,与“通河糯米”搭配,不仅加工成玫瑰花豆沙包,还研发了玫瑰花油炸糕。充分发酵的馅料,淡雅沁鼻的香气经久不散,受到市场广泛好评。
同时,寒地玫瑰花还与通河大榛子组合,制作成榛子玫瑰花软糖、榛子玫瑰花巧克力。在稻米和大果榛子两大县域支柱产业的带动下,通河寒地玫瑰花高调进军绿色食品领域,收获了可观的效益。
如今,通河县寒地玫瑰庄园已有300亩寒地玫瑰种植基地,6000平方米育苗温室大棚,以及一个掌握着先进组培育苗技术的实验室。通河寒地玫瑰乘着产业的东风,成为助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哈尔滨日报记者 罗彦坤
编辑: 牛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