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第13排是从这里上去吗?”射箭世界杯收官日,看台上时常能听到这样的询问声,不能怪观众迷失方向,实在是决赛日上座率出乎意料地高,从看台最高处向下望去,很难找到空位,连过道上都坐了不少人。“三年后世界杯重新回到上海,回到浦东,不仅选手和组委会期待,观众的热情也爆发出来。”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射击射箭运动中心主任、奥运冠军陶璐娜感慨,“暌违多时,这张申城景观体育的名片,越来越亮了。”
一场雨
(资料图)
四年前射箭世界杯上海站落幕时,赛事团队满怀期待地表示“我们很快会再见的”。世事无常,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再次见面推迟了这么久。“过去几年给我们组委会带来一些冲击。”陶璐娜透露,即便在预赛开始后,团队还遭遇不少突发状况。
预赛第二天,上海下起中雨,举办过多项大赛的源深体育场没受影响,可正在做着最后准备的决赛场地——陆家嘴滨江旁的练习场,却遭遇了一次小小的“淹水”。“赛事团队过来一看,赶紧启动预案,一边执行赛事手册中的排水程序,一边向专业人员咨询。”陶璐娜记得,为了在最快时间里解决问题,不少人直接脱了鞋走进积水区,甚至开始手动排水。陶璐娜动情地说:“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场地记分牌、显示屏等都考验过我们,但关关难过关关过,才有了今天这样受到各方好评的场地。”
不论预赛还是决赛,场地内总能看到穿着统一服饰,不停奔跑,为选手和场地服务的志愿者。“预赛穿蓝色制服,决赛穿着白色服装。”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射箭部部长穆勇笑言,“不论是‘小蓝人’还是‘小白人’,都是赛场的特别风景线。”偶尔会有志愿者因跑步速度过快脚下打滑的意外情况,路过的箭联官员和选手,都会笑着扶一把,然后为他们竖起大拇指。“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很辛苦,非常感谢他们。”拿下两枚金牌的韩国选手姜彩瑛说,“这次回到上海比赛,感觉比四年前更亲切了。”
一群人
“安山,加油!”“王大鹏,相信自己啊!”赛场边的简易观众席里,不时传出这样的呼声。因为这场高规格的景观体育赛事,国内外的射箭选手,正被越来越多市民熟知。
“我看了东京奥运会的比赛,就喜欢上这个项目,以后准备自己尝试下。”一对结伴来到赛场的情侣,整场都看得全神贯注,“来之前做了点功课,知道韩国队比较厉害,中国队也很有实力,不过现场看和看直播,还是有很大区别。”戴着帽子和墨镜的男生透露,前几天已经咨询了一些射箭培训项目,身边也有越来越多同事将射箭作为健身的重要选择。
自2009年射箭世界杯分站首次落户至今,这项古老的运动正以越发多元的形式,焕发全新的活力。“现在我们城市业余联赛有传统射箭,还有各种特色的射箭赛事活动,申城的射箭馆也越来越多。”穆勇说,射箭运动在申城,正逐步撕下小众的标签,“因为射箭世界杯上海站的效应,中国的射箭市场,正越发受到重视,未来也可能有包括射箭亚洲杯在内的更多赛事落地中国。”对于射箭运动在申城的群众基础,陶璐娜充满信心:“今年我们就邀请民间高手在世界杯的箭道上一展身手,还颁发了相关奖项,未来一定会有更多上海市民,参与到射箭运动中。”(新民晚报记者 陆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