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高舱”内的“体检师”
2023-07-08 03:14:17 中国新闻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7月7日电(张敬霞 张庆霞)7月6日,在大庆石化塑料厂高压一装置二楼的平台上,设备维修中心员工正蜷伏在二次压缩机红色高压机舱内紧张地回装着各部件。

二次压缩机是生产高压聚乙烯的关键设备,是石化公司级A类大机组。由于是国外设计制造,大检修中的拆装一项非常高难。高压机舱就像心房一样,里面装的都是重要的“脏器”。由于长时间运转,有些部件达到寿命周期。设备维修中心6名维修人员利用这次大检修时机,要对“高舱”100多个部位进行“体检”,要研磨8件压缩机入口,调整56处间隙,新装一套SENTRY自动测温系统,对拆卸的螺栓连杆以及轴瓦进行着色处理,消除设备隐患。

此次检修任务艰巨,工作量大,安装精度高,危险系数高,吊装难度大。今年35岁的组长张琪参加工作只有13年,却经历了三次大检修,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曾当过兵的他,仍然保持着军人能打硬仗的作风,带领5名老师傅,在“高舱”内拉开了检修的战幕。

7月1日,检修进入关键环节,他们要对第4个“高舱”进行回装。早晨7点,大家就将准备回装的50多件多件拆装、研磨、吊装、找正的专用工具运进了厂房。两个主轴瓦是“高舱”内最重要的部件,一个重300多斤,配合间隙不到0.05毫米,要用塞尺检查6处间隙,要配合盘车经过多次调整。如果内部间隙过大会造成振动大,间隙过小会造成高温甚至烧毁,带来安全隐患。

回装的每一步,张琪都不敢有一丝的马虎。光是一个主轴瓦,从拆到修到吊装到组装,6个人用了4天时间,2人蜷伏在“高舱”内的两侧拆装,1人在机台上指挥,1人吊装,2人导件,稍有不慎,就前功尽弃了。在回装的最后一步时,舱内已经没有空间进人了,张琪只好趴在机台上,费劲地触碰到底部螺丝,一个连接的姿势保持了10多分钟,让在场的同伴们看到了军人的本色。

今年56岁的陶洪江老师傅,是张琪的最佳搭档,他曾到云南石化外援过,错过上一次的大检修,这次他全力配合张琪当好参谋,辅助年轻人。一上午时间,张琪和陶洪江默契配合,终于完成轴瓦和连杆最后一步连接,顺利出舱。

在封舱之前,吊装师傅侯文才不舍地看了一眼他吊装过的每一个部件,尽管他吊装了多年,但他还是格外谨慎,他说这些部件又贵重又精密,在起吊和落吊时,不能有任何哪怕微小的晃动。58岁的他,今年最后一次参加大检修了,能安全稳妥地完成100多次的吊装,他悬着的心也落地了。高明和张宇,是从别的班组分过来支援的,第一次体验到这样艰难的作战,看到师傅们一会趴在机台上、一会蜷在机舱里、一会钻进盲板下,无孔不入,他们尽其所能地配合着。朱振桥也在新加装SENTRY自动测温系统时,紧张地忙碌着。

历经了40多天,他们已经完成了工作任务的80%。接下来,将对“肢节”部位进行回装。望着最后一个“高舱”封盖,大家都兴奋不已。(完)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