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世界新动态:苏轼也“玩梗”?本周五来三苏祠,跟随罗宁教授“学典故,读苏诗”|东坡大家讲
2023-04-24 16:06:50 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


(相关资料图)

古代诗歌的写作和阅读,是建立在古代诗人共有的文学和文化常识基础之上的,这些常识包括古书中的故事、知识、语句、诗句,统称为“典故”,另外,则还有一些具有特定文化意蕴并常见于文学写作的词汇。在语文学习中,常有“用典”一说,指的正是如此。

“用典”因其微妙和丰富的意蕴,曾让不少学生畏难,但我们若换种说法,也许就有趣多了。“这就和我们现在流行语中说的‘玩梗’很像。”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宁说道。

4月28日下午,“东坡大家讲”名家讲座迎来第二讲,罗宁将以《学典故,读苏诗——解密“玩梗”高手苏东坡》为题,在眉山三苏祠现场解读苏诗中的经典典故和浩瀚的东坡文学海洋。封面新闻将对讲座进行全程直播。

罗宁教授生活照

罗宁认为,今天的读者面对古代诗歌常常读不太懂,或读不出其中的微妙和丰富的意蕴,大多是因为不了解其中的典故、词藻,看不出诗人用典的巧妙和用心之处,换句话说,就是不知道其中的“梗”,不知道古代诗人是怎样“玩梗”的。

这与今天许多年轻人使用的“梗”和流行语很类似,不经常上网“冲浪”的朋友,偶尔也会看不懂一些网络语言或年轻人“玩梗”的巧妙之处。

罗宁指出,苏轼诗歌用典有三大特点,即使用密集、来源广播、运用巧妙。他引莫砺锋教授所言,也提到苏诗用典的突出特点有三处——“广博、精确和深密”。

《漫叟诗话》云:“东坡最善用事,既显而易读,又切当。”邵长蘅《施注苏诗·例言》则说:“盖其学富而才大,自经史四库,旁及山经地志、释典道藏、方言小说,以至嬉笑怒骂,里媪竈妇之常谈,一入诗中,遂成典故。”

苏轼用典的广博,常见于经、史、子、集、小说及佛学著作等多个类别,28日的讲座中,罗宁也主要将从这几个方面来详解苏诗用典。例如苏轼名篇《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其中“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就出自《庄子》。在《庄子·知北游》中有“形若槁骸,心若死灰”之句,《庄子·列御寇》中则有“饱食而敖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敖游者也”之语。

前人用典,多在经史子集中搜寻,苏轼用典,已经延伸至稗官小说,这也是苏诗用典的一大特色。在28日的讲座中,罗宁将就苏轼诗中的小说典故进行详实有趣地讲解,敬请关注。

热门推荐